首页 资讯 正文

甘肃:增强百姓安全感、获得感丨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

体育正文 115 0

甘肃:增强百姓安全感、获得感丨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

甘肃:增强百姓安全感、获得感丨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

521日深夜,雨越下越大,而(ér)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tiānqì)办公室电话声伴随着哗啦啦的雨声此起彼伏(cǐqǐbǐfú)。原来,针对(zhēnduì)持续数月的干旱,甘肃省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气象条件,自当日15时开始,正组织实施大范围多轮人工增雨作业。

什么样的云具备增雨潜力?“这部天气雷达可以告诉我们(wǒmen)。”甘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作业指挥室科长、高级工程师罗汉说。在(zài)国债资金(guózhàizījīn)支持下建设的“气象千里眼”,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开始,在中国气象局(zhōngguóqìxiàngjú)和甘肃省(gānsùshěng)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气象局抓住国家增发国债政策机遇,推动重点(zhòngdiǎn)自然灾害(zāihài)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领域三大工程——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能力(nénglì)提升工程、甘肃省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提升工程和甘肃省气象灾害预报能力提升工程落地陇原大地。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能力获(huò)提升

甘肃地处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脆弱(cuìruò)区,自然灾害多发(duōfā)、频发,提高气象监测综合能力迫在眉睫。

“甘肃省气象灾害监测(jiāncè)能力提升工程内容(nèiróng)涵盖全省重点农业生产区、设施农业区、特色林果区,多个生态保护重点市(州),生态治理重点区域‘三屏四区’示范点及相关(xiāngguān)地区。”甘肃省气象信息与技术装备保障中心(zhōngxīn)主任王遂缠介绍(jièshào)。从建设项目来看,该工程涉及气象自动观测站、极轨卫星数据接收站、天气雷达、闪电定位仪、农田小气候监测站等观测设备以及(yǐjí)气象灾害应急保障、气象计量检定等多项工作(gōngzuò)。

从建设伊始到(dào)2024年底工程交付,“即建即用”的场景在陇原大地不断上演(shàngyǎn)——

2024年汛期,省级极轨(jíguǐ)卫星(xīng)接收站等新建(xīnjiàn)设备数据汇入甘肃天衡天衍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利用风云三号D星和F星,对祁连山甘肃段持续开展积雪、植被、干旱、荒漠化等生态监测。

2024年(nián)814日,张掖市气象台根据(gēnjù)平山湖东大山林场新建气象自动观测站数据,发布暴雨黄色预警(yùjǐng)。平山湖大峡谷景区启动应急预案,撤离、疏散游客。暴雨之下无(wú)人员伤亡。同年93日,临夏回族自治州新建新一代天气雷达监测到强降水,州气象台提前38分钟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xìnhào),为政府组织救灾提供了准确的气象信息。

临夏回族自治州(línxiàhuízúzìzhìzhōu)新一代天气雷达 来源:甘肃省气象局

通过项目建设,全省(quánshěng)地面自动站站间距从13.4公里缩小(suōxiǎo)到12.89公里,雷达1公里覆盖率提升(tíshēng)到46.74%,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应对能力提升。

防灾减灾地域难题有了新答案(dáàn)

在甘肃,沟壑地形十分常见,由此导致(dǎozhì)防灾减灾面临了一个难题:即使本地无雨,也可能因上游降雨导致雨水顺沟壑汇集,造成灾害(zāihài)。

怎样让预警(yùjǐng)信息推送到可能有灾害发生的(de)地区而不仅限于监测到降雨的区域?怎样提高预警信息发送速度呢?随着甘肃省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nénglì)提升工程的实施,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

该工程聚焦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农业与生态(shēngtài)气象灾害(zāihài)预报预警平台(píngtái)建设、省市县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系统和气象灾害防御可视化产品制作(zhìzuò)平台建设,针对以往预警“覆盖盲区多、响应速度慢、信息穿透弱”三大痛点,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水平。

20254月(yuè)1日(rì),在甘肃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实时跳动(tiàodòng)着全省气象数据。基于这些数据的预警信息的推送,并不局限于监测地,而是一种基于一种可能造成影响(yǐngxiǎng)的推送办法。“在省级(shěngjí)平台统筹协调下,通过防汛办、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5个应急响应体系,传导到灾害高影响区域。”甘肃省气象服务中心公众(gōngzhòng)信息发布室主任丁洁琼介绍。

不仅如此,目前,甘肃气象灾害预警精度(jīngdù)已细化(xìhuà)至村(街道)层级,而且靶向发布速率达到每分钟1500人次,该功能于4月(yuè)15日正式上线,给防灾减灾争取到了更多提前量。

项目投入使用后,甘肃省气象预警(yùjǐng)信息平均备案(bèiàn)时间缩短40%,实现预警信息精准及时发布。

气象科技让老百姓有了更多获得感(gǎn)

如何让老百姓有更多触手可及的获得感?对于甘肃气象工作者来说,这就是他们要通过实施(shíshī)气象灾害预报(yùbào)能力提升工程进行探索的——

在革命老区庆阳,投入使用的飞天气象一体化平台中(zhōng)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平台,让苹果种植实现“数字(shùzì)蝶变”。在霜冻预警发布后,系统自动生成(shēngchéng)果园防冻方案,指挥数十台防霜机在董志塬上形成“暖流(nuǎnliú)屏障”。果农害怕的霜冻损失逐步缩小。

在(zài)河西新能源基地,酒泉千万千瓦级风(fēng)电场风功率预报系统正为每台风机生成个性化“体检报告”;在“一带一路”国际陆港,中欧班列(bānliè)装车时刻表因精准的跨境气象服务更加高效……

这些气象工程,正持续发挥守护生命安全、护航(hùháng)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xiàoyì),也正转化为老百姓触手可及的获得感。

当前,甘肃已基本实现“分钟级预警、公里级预报”,全省暴雨预警信号(xìnhào)准确率提升4%,气象灾害损失(sǔnshī)占GDP比重下降。

从陇东梯田到河西戈壁(gēbì),增发国债支持的气象项目,不仅书写着(zhe)甘肃(gānsù)防灾减灾能力跃升的答卷,更彰显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

审核:段昊书 叶海英(yèhǎiyīng)
甘肃:增强百姓安全感、获得感丨增发国债气象项目落地见效系列报道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